“无形资产”这个神器可能即将走下神坛

存货中常见的虚假形式种类——财税顾问

免费在线答疑财税问题

做您身边更贴心的财务顾问

“无形资产”这个神器可能即将走下神坛

 

“无形资产”一直是这些年非常火的一个科目,能融资、能避税,能洗钱。之前经常听到某某上市公司豪拍几个亿的艺术品等新闻,其实就是在协助洗钱、资金出境等违法行为。不过咱们今天不聊洗钱的话题,咱们聊聊“无形资产”是如何在民营企业税收筹划中大发神威,又为何即将走下神坛。

 

近几年比较普遍的利用“无形资产”税收筹划的方法就是:无形资产买入、评估、转让、增资、摊销从而抵减大额利润。

 

下面讲一下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1、股东购买专利、软著等无形资产。

 

2、找国家权威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评估作价。

 

3、将相关专利等无形资产转让到公司。

 

4、在工商局登记备案,进行无形资产增资。

 

5、据会计准则入账,每年进行无形资产摊销。

 
 

例:2019年1月,乙股东购买的发明专利经无形资产评估获得评估额为1000万的评估报告,对甲公司以无形资产增资1000万元。该专利有使用权年限为10年。

 

普通企业:该无形资产每年摊销额=1000万÷10年=100万元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每年可避所得税=100万×25%=25万元

 

该企业 10 年累计无形资产摊销减少所得税=25 万×10 年=250万。

 

 

以上这个方法要想成功有几点注意事项:

 

1、“无形资产”一定要是股东购买,然后再转让给公司。公司本身的无形资产无法进行增资。

 

2、一定要购买与自己行业相关领域的专利软著等,别买八杆子打不着的。不解释了,不要把税务稽查当傻子。

 

3、评估报告尽量找专业的一点的事务所出,尽量多提供相关专利的资料。

 

 

有的朋友会问,这么筹划的成本是不是特别高啊?

 

实际上成本很低,现在咱们国家知识产权领域非常乱,软著、专利申请门槛及成本都较低。有兴趣的可以打电话给知识产权公司咨询一下,代写一个软著也就两千,买一个使用新型专利,可能也就六七千块钱。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38万项,占比超过40%,第二名的美国只有61万项,第三名的日本只有32万项!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更是达到了154.2万件!相比呕心沥血地研究真技术,中国企业申请专利的水平那是扛扛的!

 

 

再说评估环节,那就更乱了。根据我们常年做并购、尽调、财务顾问的经验,现在基本上就是只要你的评估费到位,想评到多少金额都行。“无形资产这玩意本来就是虚的,未来的价值不可估量!”几个代码都不全的垃圾软著,评估价值一两个亿很常见。同时评估费也就几万块,相比你能省下的企业所得税,这几万块的评估费就不值一提了吧?

 

据我们调查了解,现在想以一个亿的评估金额增资实现摊销,买无形资产、评估、转让、增资、验资全部成本可能也到不了6万元甚至更少。

其实购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还有一个最多的应用场景就是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这其实跟上面那个流程是连贯的一套操作,增资完了,正好就用买来的专利、软著去申请高新了。

 

高新技术企业这些年也算是税收筹划最常见的一个法宝了,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亏损结转年限延长至10年、研发费加计扣除、地方上还有财政补助几十万上百万。在这种巨额利益诱惑下,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就会诞生。

 

“高新”和“无形资产”其实是市面众多野生“财务顾问“最爱用的一套税收筹划思路,简单、省事、见效快、成本低。稍微有点专业知识的会建议企业无形资产增资、摊销、申请高新一套流程做下来,业余一点的就直接让你申请高新。

 

其实这种方法操作得当是可以应用的,但是未来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对专业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为什么说这一“神器”即将走下神坛? 因为,科创板来了。

 

科创板出来后,针对各家科创企业的招股书、主营业务的吐槽数不胜数。其中如何评估科创板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实力,成为市场焦点。

 

大家众说纷纭,很多专家都试图以一个或者多个指标,去对企业实力进行量化,比如专利数量、研发投入金额等。

 

讨论、关注之余,也暴露了“假高新”、“垃圾专利”、“瞎评估”等行业乱象。

 

因为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重大改革的必经之路,所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要想搞好科创板,就必须要整顿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行业乱象。

 

国家其实早在2018年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从2018年4季度,开始严查高新技术企业,力度堪称“史上”最严。

 

 

1、认定前“现场检查”

(1)看高新收入。按照相关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对企业取得上述收入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应属于《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自产产品或服务核心技术难以佐证和说明,想通过基本没戏了!

 

(2)理顺高新收入和知识产权的关系。虽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取得的知识产权都可计算在内,但实际评审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自主研发”,对于“受让”“受赠”的知识产权于公司收入的贡献度证明会做重点核查。

 

所以,只是简单购买他人专利证书并无实际成果转化,双方也并无实际研发成果合作的“转让”,会被驳回,特别是突击申请软件著作权的非软件公司。

 

(3)研发费用的合理性。尽管企业提交的资料已经包含了中介机构出具的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但在现场检查时,也会看企业的研发费用明细账。如果企业在会计科目中根本没有设置“研发支出”、“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科目,就无法证明报送的研发费用真的就是研发费用。研发费用不达标,申请高新必然会被否决。

 

2、认定后“税务稽查”

(1)“看长相”,没有科技感的公司名称,这类企业肯定吃亏,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是经营年限已久,行业传统,以原加工贸易企业为主,它们的经营范围跟高新技术领域要求符合度很低,往往只是擦边而已,所以一旦抽中现场考察,真正的高科技元素得不到凸显,很容易被“毙”掉。

 

(2)看数据,这部分数据以税局稽查为主,高新技术企业60%主营产品收入证明,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

 

对企业取得上述收入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应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八大领域》规定的范围,这一条如果严格来说,企业只是代理他人的高科技产品都不能算在内,何况从事的行业技术相对成熟,没有附加的创意研发,这一类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收入证明很难站住脚,被相中否决的概率也很大。

 

(3)看费用,抽查企业的实际研发费支出时,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度和是否有建立规范的研发费用科目或研发费用台账显得尤为重要,不然很难解释每一笔研发费用支出的合理性,特别是研发费用比例处在达标线左右的企业,一旦被踢掉若干项目的费用,总额上就会因研发费用不达标而被否定。

 

 

 

高新技术企业的严查已经到来,无形资产与评估领域的整顿也会随之而来,以后垃圾软著、专利的申请与评估将会越来越难。

 

轻轻松松“薅羊毛”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是“薅羊毛”这个事永远不会消失,有利益的诱惑就会有人冒险,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真心希望大家能远离 “税收洼地开票”、“个人代开发票”、“买虚假发票”等违法筹划行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合理合法的为企业降低税负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不要再追求短平快了。

 

 

另外说一句,北京地区又开始大规模的稽查成本票了,奉劝大家不要再触碰发票的红线了,金额够了是要判刑的。

 

 

之前分享了一篇文章《收购亏损企业到底能不能抵减母公司利润?》是关于利用大额亏损企业税收筹划的。5月20日再跟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巧用大额亏损公司的小案例,敬请关注!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财税佬炮儿,愿与君共同成长!

 

 

 

 

 

 

 

重大利好!
 

如果您需要审计验资财务顾问税收筹划、尽职调查、工商注册等相关财税服务。在微信公众号留言订单,可享受前所未有的超级优惠!


联系方式:微信公众号后台直接留言咨询!


  咨询热线:010-53608018

人最脆弱的两个环节是过度饮酒和过高财务杠杆——财税顾问

 

时间

2019-05-17 13:35


栏目

财税干货


作者

财税佬炮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