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财务分析需躲避的十大误区

存货中常见的虚假形式种类——财税顾问

免费在线答疑财税问题

做您身边更贴心的财务顾问

做好财务分析需躲避的十大误区

 

学会财务分析是财税人成长的必经路,很多伙伴表示对财务分析无从下手,觉得自己的分析报告过于鸡肋,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应该如何提高。今天跟大家聊聊财务分析容易陷入的十大误区。

 

1、目的不清晰,为了分析而分析

 

 

很多财税人做财务分析,千篇一律,思路混乱,也不管看分析报告的人是谁,也不管做这个财务分析的终极目的是啥,导致这样的分析毫无价值。缺乏与分析报告需求者的充分沟通,没有真正领会分析的真正用途,拿到财务数据就急于进行分析。这样的财务分析,仅仅为分析而分析,分析报告的类型、分析范围和分析重点的选择基本靠主观臆断,与分析的需求基本脱节,分析报告的使用者也难以从中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

 

做财务分析首先要搞清楚,你是给谁做财务分析,投资人?管理层?部门负责人?基层员工?其次要搞清楚分析的目的是什么,解决内部管理问题?融资并购?做未来战略?不同的受众,不同的目的,财务分析的重心方向都不一样,不能为了分析而分析。

 

 

2、分析变成汇报

 

 

我见过很多分析会财务经理花大把的时间在展示各个单元的财务数据,而针对数据表现的问题,问题的成因,解决方案却少有提及,导致分析缺乏条理性、逻辑性变成的财务数据汇报大会。

 

财务团队在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帮助企业茁壮成长,而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工具,目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点是分析而不是展示数据,在做财务分析会的时候,展示核心关键数据即可,陈述你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及依据,讨论解决方案才是重心。

 

 

3、生搬硬套各种模板

 

 

现在很多财税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于依赖各种模板,财务输出模板化的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说白了就是欠缺思考。试想,模板是根据共性设计的,但是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性,尤其是财务分析这个事,是非常定制化的,每个企业的区别极大,不加变通,模板就成了胶柱鼓瑟了。

 

各种财务分析模板,对初学者做财务分析会有一些帮助,因为它可以让你看到更多角度更多维度更多层次。在你没有思路的时候,多看各种模板可以丰富你的思路,但是当你工作一段时间,站的够高的时候,你就要能看到自身企业个性化的问题及需求,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做财务分析。这里面有两点核心,一个是充分了解企业,一个是站位够高,不然你永远做不好财务分析。

 

 

4、表述不严谨,排版不美观

 

 

言简意赅的书面表述是很重要的,很多财税人沉迷于要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分析报告,就通篇白话,财务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科,表述不严谨,措辞不准确,显得极为不专业。

 

很多财税人不注重细节,排版乱,错别字、错用的标点多,这些都会极大的降低你的报告的可信度。严谨的措辞,专业的书面表达是需要练习的,其实很简单只要长期阅读“审计报告”、“法院判决书”、“政府报告”、“专业机构的行业研究报告”等等,多读,量够了,自然你就会表述了。

 

 

 

5、数据来源单一,维度不科学

 

 

很多财务分析做的不好的原因,是原始数据就存在问题,记账不科学,数据维度单一,在最初始记录的时候就存在很多问题,给后面的财务分析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时代在进步,现在已经从工业时代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很多财税人的记账方式却没有与时俱进。这是很多财税人的问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

 

并且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不能只局限于财务数据,而是一切能得到的公司运营信息和数据。因为,财务资料多是二手资料,来自于一线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信息必不可少。我们的会计系统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转变成财务信息记录下来,反推回来,当我们试图通过阅读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分析推测的时候,我们必然需要以原始的生产经营信息来还原生产经营状况。因此,思考问题的模式应该从业务出发,而不是单纯看财务。

 

 

6、没有对比或者瞎对比

 

 

部分财税人的财务分析数据描述篇幅很多,数据分析的力度很小,或者缺乏数据之间的对比分析、因果分析,或者未把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串联起来分析,或者没有把观点归纳和提炼出来,从而不能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经济实质、形成恰当的分析结论。这样的财务分析,没有经济语言支撑,只能算是一种简单的统计。

 

还有的财税人算一些比率出来,然后跟一些所谓的标准值做对比从而得出分析结论,缺少对比率意义,以及标准值的适用性的思考。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体量不同,这些都会导致数据比率没有可比性,所以瞎对比只会得出没有价值的结果。

 

 

7、浮于表面,没有量化抓不住重点

 

 

“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收入出现大幅下降,利润也因之降低。”这是典型的定性式描述。如果财务分析不能做到量化,只是宽泛地讲原因,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要下降许多。大家都希望能做到分析量化,言之有据,应该承认,很多时候数据确实不易取得。有的是因为没有积累,有的是因为核算颗粒度太粗放,有的是因为核算维度未涉及,有的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除了这些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市场、对业务理解不透彻。量化分析不仅是财务核算精准的体现,也是财务人员深入理解业务的体现。

 

 

8、重结果轻过程

 

 

我们知道,财务数据、指标都是企业经营的结果,往往形成一样的结果,但是其形成的过程可能差别甚大,所以分析的重点一定是过程

 

表面良好的指标后面可能隐藏着个别严重的缺点、漏洞和隐患,或若干难能可贵的某些优点被某些缺点所冲淡。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又不要就事论事;而要善于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捕捉事物发展变化偶然中的必然,抱着客观的姿态,克服“先入为主”的思想,通过占有大量的详细资料反复推敲、印证,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分析,才会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客观、公正的评价。

 

如,仅指标的对比口径上,就要深入调查核实,换算其计价、标准、时间、构成、内容等是否具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指标之间的对比,只能扭屈事物的本来面目,令人误入歧途。

 

 

9、解决建议不具有可执行性

 

 

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清楚后,就需要提出解决思路了。如果能在分析报告中让解决问题的思想落地,这等于把财务分析推进到了经营分析的高度。既然是期望解决问题,责任就要落实到人,要有明确的解决措施,要有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


没有可执行性的表述诸如,“措施:加强市场推广;责任人:销售部全体”。可执行的表述应做到措施就是行动方案,如“在当地电视台投放xx分钟的广告,每月选择一个万人社区进行一次路演推广”,责任人可以追责、可以负责,时间节点是考核的依据。

 

同时分析报告应相互呼应,特别是上一期的任务令在本期要有验收,是否都完成了,为何有的没有完成,未完成的本期是否需要继续推动,这些都应该在报告中体现。


如果报告中对此不做要求,责任落实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如果财务分析不能改进工作,不能成为管理的工具,分析报告将成为财税人自说自话,而丧失应有的价值。

 

 

10、过多分析历史没有未来预测

 

 

财务分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积累的历史财务数据,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企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洞察未来、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态势。

 

预测准确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检验财务分析效果的标尺,预测是管理的灵魂。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从事后走向事前,预测是可以为之的举措。准确的预测有助于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

 

但是,很多财务分析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对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分析较多,对未来的预测和展望很少,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分析的价值。

 

 

以上是做财务分析时容易陷入的误区,希望大家多多学习,多做一些有价值,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我们是一群热爱生活的匹夫!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财税佬炮儿,愿与君共同成长!

 

 

 

 

 

 

 

重大利好!
 

如果您需要审计评估财务顾问税收筹划、尽职调查、财税培训等相关财税服务。在微信公众号留言订单,可享受前所未有的超级优惠!


联系方式:微信公众号后台直接留言咨询!


  咨询热线:010-53608018

人最脆弱的两个环节是过度饮酒和过高财务杠杆——财税顾问

 

时间

2019-09-10 21:40


栏目

财税干货


作者

财税佬炮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