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提出五条完善税收信息化建议

存货中常见的虚假形式种类——财税顾问

免费在线答疑财税问题

做您身边更贴心的财税顾问


学者提出五条完善税收信息化建议

 4月22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市开幕。由国家税务总局推荐、福建省国税局报送的“金税工程·电子税务局”在此次峰会上获评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成为获此奖项的“30佳”之一。“金税工程·电子税务局”展区也同时亮相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向公众介绍税收信息化建设情况。

  税收信息化服务大众 “网路” 成“主路”
  据了解,获评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的“金税工程·电子税务局”项目,主要围绕业务、流程、技术和管理方面创新,着力推进申报网络化、发票电子化,拓宽“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服务,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发票电子底账和电子签章等技术打造“智慧税务”和“安全税务”,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提供更加便捷的网上办税服务。

  在同期举行的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金税工程·电子税务局”展区向社会公众展示了税收业务管理系统、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电子税务局和大数据应用等成果,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金税工程·电子税务局”展区还包括:智能导税机器人“小智”、发票自助申领终端、网上办税终端等等。来自福州市鼓楼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的智能导税机器人“小智”站在门口迎接观众,成为展览现场的“明星”。与颇受小朋友青睐的“小智”相比,一旁的税控系统展示、自助开票体验更受来自企业界观众的关注,畅快、方便的办税体验让观众频频点赞。

  从办税机器人到自助办税、网上办税,此次展出的电子税务局产品已在各地成为办税实践。随着“互联网+税务”的开展和电子税务局的上线,少跑马路、多跑网路正成为现实。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税务系统已100%开通网上办税服务厅,实现涉税信息采集、申报缴税等90%以上涉税事项网上受理。截至2017年底,全国范围内电子税务局共受理网上申报1 527.67万户次,占纳税申报总数的95.83%,“网路”正逐渐成为纳税人办税的“主路”。

  这种便利,来自于涉税信息的共享。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不断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通过金税一、二、三期工程的持续努力,目前已统一税收征管数据标准和口径,使税收征管系统覆盖国地税所有税种和征管工作的各环节,为税收事业发展插上“金色的翅膀”。

  不仅如此,金税工程实现了征管数据向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税务机关两级集中,并打破与工商、质监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做到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以福建省为例,2017年全省各级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交换数据达1 366万条。

  在不断打造“智慧税务”的同时,税务机关还致力于依靠信息化打造“安全税务”:电子税务局嵌入“网络爬虫”技术,从海量的互联网数据中“淘”出涉税数据并用于日常征管工作;运用大数据绘制纳税人画像,为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提供线索;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实现纳税人身份验证和发票信息的电子化,方便公众查验、辨别真伪发票……“不仅方便,还很安全,为电子税务局点赞!”一位参观人士激动地讲道。

  三十多年建设税收信息化 意义重大
  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计算机为应用平台,以会计、统计等税务内部信息处理为应用切入点,重点针对基层开展税务信息化建设。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适应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和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的征管新模式,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两同步、三结合”方针,为税务信息化工作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税收征管新模式促使税收信息化工作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时期TAIS和CTAIS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与“金税”工程两大系统的成功建设尤为引人瞩目。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税务总局正式提出了“一个网络、一个平台、四个系统”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总体方案,加上配套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正式迈入了整合集成应用的新时期、新阶段。

  我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从当初的单机税务电算化逐渐发展成系统的信息工程,极大地促进了税收征管、统计、计划以及决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对于保障税收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

  一是提高了税收决策的科学性。 税收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做好税收工作离不开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研判,以实现对纳税人的有效管理,并为税收管理部门分析、计划和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提供现实依据。税务部门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拓宽信息数据采集渠道,获取的信息也更宽泛、更准确,通过计算机的高效、准确运算,可以为税务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现实依据,极大地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提升了纳税服务的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税务管理由单纯的业务管理逐渐向为纳税提供优质服务转变,对纳税服务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多要求。税务信息化建设深化了税务公开程度,增强了与纳税人之间的沟通,为纳税人提供适时的信息查询、纳税申报服务,服务质量大大提升。

  三是增强了纳税部门的良好形象。税收信息化是税务部门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技术支撑。各级税务部门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转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序,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合高效化,极大地提升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为广大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奠定了扎实基础,从而为税务部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高效、周到、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四是降低了税收成本。 税收信息化极大地提升了税收效率,也使得税收从以前的手工操作、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和现代化管理转变,即减少了税务部门对于税收征管人员的需求量,也提升了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税收工作的效率,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税收征收成本,最终也降低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学者提出完善税收信息化五点建议
  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经过了30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世界发展趋势以及税收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如:顶层设计和理念方面存在不足、推广应用程度和效率有待提高、外部涉税信息的共享程度不够、地区部门间信息化进度不均衡、技术业务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浙江财经大学童光辉教授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加强税收信息化方案理念设计。 推进我国税收信息化,一方面要考虑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量设计较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方案。另一方面要考虑税收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同时,要树立税收信息化的正确理念和认识,信息化日益成为税收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建设渠道多样、内容丰富、双向互动的网上办税平台等优化纳税服务措施,都要求加快推进税收信息化。

  二是进一步深化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做好数据、信息、情报、知识的转化,搞好纳税人申报信息、财务报表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的比对,有效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发挥税务总局、省级局数据大集中优势,综合分析探索纳税人不同规模、行业、税种等风险发生规律,逐步建立以税务总局、省级局为主的风险预警指标、行业评估模型和税法遵从风险特征库,增强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应对能力,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三是健全完善第三方信息共享制度。加大政府各部门信息共享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修改《税收征管法》,明确工商、公安、国土资源、住建部、银行、社保、审计、海关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义务,最终建立一套健全、规范、权威的第三方信息获取机制,并用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手段作支撑。 四是搭建起全国信息应用支撑平台。深入推进以金税三期工程建设为重点的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全国涉税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全面共享。建立涉税信息数据仓库和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各应用系统信息共享,涵盖主要行业税收分析模型,具备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任务推送、过程监控、结果评价和统计考核等功能,为深化征管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加强税收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懂技术、有能力的优秀技术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同时,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实践锻炼,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高层次教育培养机会。有针对性地增强信息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大利好!
 

如果您需要审计验资财务顾问税收筹划代理记账工商注册等相关财税服务。在微信公众号留言订单,可享受前所未有的超级优惠!


联系方式:微信公众号后台直接留言咨询!


  咨询热线:010-53608018

人最脆弱的两个环节是过度饮酒和过高财务杠杆——财税顾问

 

时间

2018-05-10 21:44


栏目

财税干货


作者

财税佬炮儿


分享